我的购物车0

艺术资讯| 资讯播报|

寂静的天空 ▏ 刘长静作品展

2016-12-07 13:56

寂静的天空——刘长静作品展

策展人:李擎

出品人:薄飞

主办机构:万象艺术空间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中二街

开幕时间:2016年12月16日15:00

展览时间:2016年12月16日-12月22日

媒体支持:雅昌艺术网、今日头条、天天快报、一点资讯、艺美中国网、半亩方塘艺术等


自叙


地平线的方向承载着梦想

如若离去

没有归期

清澈的眼睛里

再也无法泛滥清澈的蓝

生命

依然会

勾勒天然的节奏

不为悲凉殉道

静静地

蜿蜒着

摇响低沉的花铃

把我的泪

一直引向

更广阔更仁慈的天际

——致自己



刘长静

1984年生于河北省临西

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艺术系视觉传达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6年-2010年中央美院油画系进修学习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展览

2016.11秋水八荒---潮白河油画展/恩来美术馆.北京

2016.10诗性中国/筑艺空间.北京

2015.12北京设计周/红墙花园酒店.北京

2013.9 “我们:1994—2013”/宋庄美术馆.北京


饮水的人,静祷的老者,背在肩上的孩子,藏民身后的蓝色水源,仪式般长举的双手……在描绘信仰者的一张张脸谱中,她倾注了红色的冥想热情。她也曾是路上的旅人有着迷惘和渴望,试图理解生存的处境和信仰的情感,找寻泉水和火焰。身心洗礼,然后得以安静地回归。

回到单独的事物,回到一元的本质,也回到生命本身。一颗安静的海螺,一匹回望的马,一朵洁白的花,一个初来的孩子……画家的笔下越来越简洁,铺色单纯,形象单一、寂静,没有成熟的技巧,没有饱满的情绪,只是默默耕耘,放牧着一片静穆的自留地。

当画家画下每一个事物,便意味着一次点亮,完成一次呼吸。创作不是为了割裂,而是为了完整,不是源于失望,而是始于希望,不是背向生活,而是掏空欲念。是这样的一种精神向度:我即我的作品,我的生活。

它们成为可以被单独照亮和汲取的事物,不是通过技巧,而是通过感觉,通过画家长静的表现方式,仿佛所有对象都变得简单而拥有彰显本质的安静,到达观者内部,形成隐秘的回声。对于孤单的事物,我们不止观看,我们还聆听。一颗海螺放置黑夜,它似乎醒着,储存着声音;一匹马,以永恒的瞬间姿势,站在心灵的原乡。这样,我们被自处的孤独接纳了,生活也被我们简单接纳了。

我们都饱尝过生活的艰辛和敌意,但艺术的天空可以永远空灵、洁净。

谢谢长静向我们呈现这一组回归,我看到了一份真诚,在愈发芜杂浮躁、意象纷乱的世界,显得可贵。它们或不高明,但我为之吸引。

信念对灵魂的召唤,使它停泊在寂静的天空下,使得创作这一事件成为生命中一个独立的、忠实的基点,对不可克服的人世的一份存在声明,仿佛述说着远离世事,进入遗忘,实现停驻,但这种无尘确不是消极避世,仅仅是回归本质。

有些事物发出声音时,很静很静。一道光,不再关注人、事、物间复杂的关系,只是被逐一地看见,被静守,被表达。不论一匹马站在空旷的远处,还是抵进生活的间隙,我们都在它们身上认出自己。

我们期待事物浮现,如降生之初,它们一直在那儿,自带着微光,一切才刚刚开始。

“她说我应该明确自己的方向了,并且踏实去做。真挚地画画,就像那些磕长头者用身体丈量着朝圣路的虔诚。(长静)”


一位观者

2016年12月4日


部分参展作品:


▲    渴    50*60cm


▲    吾爱    50*60cm


▲    海    100*80cm


▲    寂静的天空    80*100cm


▲    路 (一)   80*100cm


▲    路(二)    80*100cm


▲    路(三)    80*100cm


▲    路(四)    80*100cm


▲    一枚贝的疼痛(一)    100*100cm


▲    一枚贝的疼痛(二)    40*60cm


▲    一枚贝的疼痛(三)    40*50cm


▲    一枚贝的疼痛(四)    70*70cm


▲    一枚贝的疼痛(五)    50*60cm


▲    出语 (一)   100*100cm


▲    出语(二)    80*10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