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赋”—— 徐明油画展
主办单位:刘海栗美术馆、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南方画院
展览地点:刘海栗美术馆(上海延安西路1609号)
展览时间:2017年2月8日—2月16日(周一休馆)
开幕时间:2017年2月8日下午3:00
徐明,1967年3月生于贵州省凯里市,男,汉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方画院院长。
徐明艺术观
中国有着七千年漆器历史和三千多年漆画历史,是漆器和漆画的发源地。漆画由于其丰富的材质和色彩语言,经几千年的历史积沉,其技艺语言“千文万华”,因此漆画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民族材料特性的独立画种,是属于中国的“油画”。人们通常将西洋油画称之为“舶来品”,而西方真正采用油彩来作画始于十五世纪上半叶,弗拉芒兄弟用一种特制的油来调和颜料,从此油彩就可在麻布、木板等材质平面上作画。而同时期华夏子孙们已经能熟练的运用漆艺技术并运用到日常生活家具和器皿中。所以今天用油彩去作画的人去了解和研究一下漆画是有必要的。你会从两种材料语言中发现很多异同性,在比较中能拓宽材料的语言表现特性。我认为油画对中国人来讲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对油画的理解,油画这个物质载体所传承的文化属性。我们借用油彩去作画,除了造型语言的借鉴以外,更应在具体形式的基础上,表达和描述我们当下中国人的情感和精神生活状态。我想我们今天画油画更应注重语言基础上所要表述的内容本身,去运用好这种媒介优势。至于走出贵州是偶然也是必然,贵州是我的根,贵州之外的世界是我需要去探寻的,生命的意义在远方,我们的成长都是一种出走的过程。我现在也遇到一种尴尬,在广东我是客居,回到贵州朋友们却把我当做广东来的客人。来到南方最大的收获是我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心态,心跳的速度得到控制,身心获得一种悠闲宽适的安养,外在的事物沉到内心深处。其实,生命注定是一种流浪之旅,在这个过程,我们不断地收获艰辛与快乐。
家园,180*100cm,2016年
汉子,180*150cm,2012年
名家点评 :
“度”——古典情结与虚静精神的融合
国务院参事室主管、《中华书画家》杂志总编辑 / 王镛
王镛先生把徐明写实油画的古典情结与虚静精神,总结为一种从中西绘画技法和中西美学思想融合角度创造出的独特的油画样式,对思考如何使当代油画走向深层次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奠定西方古典主义美学基础的古罗马著作《诗艺》中,贺拉斯主要提出了一个“度”的概念,而徐明的油画对于“度”的把握比较恰当,造型和色彩、阴暗和光明、精致和繁琐之间的度的把握比较恰如其分,这些正是西方古典美学的一个理想,比如他画的苗女,不在繁琐的装饰上过多的下工夫,而主要对苗女的整体形象作细致的描绘。徐明所画的都市女性则趋向于尚辉先生讲的单纯,尚辉所引用的“高贵的单纯”是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在论古代艺术里提出的古希腊艺术特征,即“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徐明油画有“单纯”的特性,也有“静穆”的特性,温克尔曼指出身体状态越是平静,便越能表现心灵的真实特征,这正和菲狄亚斯的《雅典娜女神》一致,例如古希腊神庙里面的女像柱,而徐明的作品中有些接近于对镜的女人,就像女像柱一样古典和静穆。
虎帽,120*80cm,2016年
静谧感、虚幻感和神秘感这三个特征都比较符合徐明的油画,尤其是静谧感和虚幻感。徐明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一种深层次的中西融合,不仅在中西绘画的技法方面,而且在中西美学的思想方面。徐明的油画还体现了一种虚静精神,这可能有西方古典美学一定的影响,更多的则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老庄哲学,老子强调“致虚、守静”的哲学,庄子强调“心斋”与“坐忘”,所谓“心斋”,就是虚静的心境,这种思想可能对徐明的油画也有一定的影响。从绘画的技巧上,他确实吸收了西方写实油画的技巧,特别是17世纪的古典油画,包括伦勃朗、维米尔、卡拉瓦乔等等,但同时画面特别沉静,不光人物处于静态,整个绘画的氛围和格调都相当的静谧,而且注意到了“画实为虚”,在虚实处理上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他的风景和静物也是如此,尤其风景明显地吸收了中国写意画的虚实处理,给人空灵的感觉。
徐明油画作品中的人物肖像比较写实,人物的实的造型和虚的背景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微妙很和谐的关系。德国有一位哲学家哈特曼,他在《美学》里面提到一个观点,艺术作品是由前景和背景两个紧密关联的层次构成的,前景的层次是物质的感性的存在,背景层次是精神内容,他所说的背景不是简单绘画的前景和背景,他还说知觉通过可视的感性形态来透视不可视的精神内容,他所说的透视并不是绘画的透视,而是精神的洞见。如果从这个观点出发,徐明油画中实的人物和虚的背景构成了一个虚实相生的关系,徐明采用平面化的虚来衬托前景的实,就是一种“化实为虚”的手法,如果他把背景画的很琐碎很写实,就有可能把前面的人物淹没和分散了,而他把观者的视线聚焦到人物的身上,特别是人物面部的微妙表情上,尤其像尚辉先生分析的,他运用光影来突出人物的神态,这一点光影本身就有虚幻的作用,“化实为虚”的作用。徐明用他独特的方式,把光影和背景,把虚的、单纯的、深的背景和实的人物和光的感觉综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化实为虚”的幻境,而画面中的人物则基本处于静态,更好的表现了他的“虚静”精神。徐明本人一定也具备“虚静”的心态,因此才能创造富有“虚静”精神的油画作品。
梦归故里,80*80cm,2016年
高贵的单纯—— 徐明对于油画造型意味的追求(节选)
《美术》执行主编 / 尚 辉
徐明对于欧洲古典主义油画的回溯,是中国油画向欧洲油画传统伸展的一种文化跨越。一方面,在当下广东,研习欧洲古典主义油画传统的画家不在少数,他们形成了一个阵容庞大的群体,促进了中国油画向造型的本体审美特征挖掘的转向;另一方面,他们试图在弥补中国油画单纯与高贵审美品格的同时,也因描绘的是当下中国的人文形象而获得了文化与审美的再度创造。而徐明作为这样的个案,已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体现了他对于这种回溯中的创造经验,他对于造型与光影的单纯性追求,也使他画面上那些远望凝神或低首沉思的女性形象获得了隽永而高贵的升华。
维族大一学生,60*50cm,2016年
参展部分作品:
远方的家-系列1,60*60cm,2016年
远方的家-系列5,60*60cm,2016年
远方的家-系列8,60*60cm,2016年
小葛,100*110cm,2014年
苗女阿朵,110*78cm,2012年
阿朵,120*80cm,2016年
阿尔斯的傍晚,70*70cm,2015年
阿米娜,60*60cm,2016年
凤冠,120*80cm,2016年
凤仪,120*80cm,2016年
伏妮塔,50*60cm,2016年
高台民居之四,60*60cm,2016年
高台民居之六,60*60cm,2016年
古兰丹姆,60*60cm,2016年
椅子的记忆之一,120*80cm,2012年
椅子上的记忆之五,160*80cm,2012年
关于椅子的记忆之七,120*80cm,2014年
蓉蓉2,158*60cm,2012年
小慧,120*80cm,2016年
雨后,150*100cm,2016年
下一篇: 李克让国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