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0

艺术资讯| 资讯播报|

崖壁上的意象——张兴国中国画巡回展山东博兴站即将开幕

2016-07-29 09:38

 
 
开幕时间:2016年7月30日 上午11:00
 
展览日期:2016年7月30日——2016年8月5日
 
策 展 人:刘凯宁
 
主办单位:甘肃画院
 
承办单位:沃龙艺术馆、北京经纬正源文化有限公司、北京经纬艺术馆

媒体统筹:史海东
 
学术支持:《中国国家艺术》杂志、《国画家》杂志、《美术报》
 
合作媒体:新浪、搜狐、网易、凤凰、腾讯、雅昌、99艺术网、艺美中国、文化艺术网、人民艺术网、艺术中国、大公艺术、人民美术网等
 
 
 
精神维度上的景象
  ——读张兴国的中国画
 
文/徐恩存
 
  近年来,张兴国以一系列作品,印证着自己的艺术思考。他认为:“今天的人物画创作,应该具备大容量、大气象、大综合,是大时代气息的图像特征的聚焦呈现。”对生命的关注与精神表现,是当今世界性的艺术主题,意识到这一点与否,对于创作的影响自然在结果上迥然不同。对身外世界的敏锐感受和对人文潮流的认同,使张兴国获得了较高水准的艺术把握能力。
 


 
  张兴国的作品,基本以西部的“人与自然”为题旨,建立起空间结构与笔墨表现方式。不同的是,他以超然物外的姿态,用笔墨表现出生命在精神维度上的影像,以近于抽象的笔墨符号,表达着一种形而上的空间图景。他的人物画创作,汲取并借鉴了山水画的图式、使画面形成团块结构。凝重的团块结构,形成逼人的气势,凝结为一种浑然的整体感。其张力涌动在画面的内外,给人以心灵的叩击与震撼。这里既显示出兴国主观努力的巨大作用,又体现出其笔墨创新的全新魅力。画作中,人物在无序的并置、错位、叠加中造成空间的平面化效果,时间因素被淡化与减弱,在没有“中心”的平面呈示中传达了生命的坚韧、强悍与憧憬、向往的精神意绪。长年累月持续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窥见的是画面空间结构的非逻辑 关系与不真实的反常态处理;在表象的“荒诞”中,我们感受的正是生命的“悲剧”本质,这正是张兴国作品的根本魅力所在。
 


 
  张兴国作品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都展开在西部粗犷、蛮荒、野性的人文背景中。在艺术世界里,这正是“悲剧”美感与魅力的本源。苍凉的心境与沧桑的笔墨,在画家手中一并成为精神维度里生命表现的必要手段,这当然是画家的独到之处。
 

 
  在张兴国的作品中,人物意象与山石意象浑然一体,生命主题在山水图式中得到展示。这种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的观念形成、题旨表现、手法选择,都是精神维度里生命本身的抽象。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西部的人文环境中,画家铺荡了一种苍茫与悲凉的情调。
 

 
  这种产生于生命感悟的悲剧式情调,最终成为张兴国绘画的总体特征,进而在其作品的整个系列中,贯穿为一股隽永、绵长的意味和气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张兴国作品中的骚动、荒诞、错位与文本特征,可以看到画家本身创作时的思想和情怀。
 

 
  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张兴国逐渐形成了迫寻风格的兴趣,有意识地在创作中进行空间结构、笔墨美感的变化。于是,上述的一系列作品中,我们便看到一种艺术上的深思熟虑,看到一种由实验性笔墨建立的沉稳、持重的艺术风格,看到在理解生活基础上的变形和荒诞的现代意识的引入,看到整体绘画文本上的新的实验。上述特征在画笔下汇合交融,最终形成了张兴国超越性的个人风格和艺术追求。
 

 
  在精神维度上诠释生命主题与意义,是张兴国自觉的艺术行为规范,也是画家自觉的精神依傍。他始终把自己的艺术思考面对着生命与自己所生存的世界。这个世界,因为画家的出发点和切入视角,展示出文化哲学意义的启示性与生活世界所有存在者共同出场的丰富性。生命主题在绘画当中不是精神之外的玄想,它是精神的凝聚。只要生命存在,对生命的表现必然越来越丰富多彩。张兴国的作品表现的正是这样的主题。

 
 
  张兴国,1961年生,甘肃通渭人。毕业于张掖师专美术系(现河西学院),进修于天津美院、中国国家画院杜滋龄水墨人物画工作室。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助教,现为甘肃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参加第八、九、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第三届中国画大展优秀奖(最高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