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的国度,水墨的年会。2017年2月18日下午,由当代80后青年策展人李擎发起,著名当代艺术家姚兴文担任学术主持,北京798艺术区万象艺术空间主办,中国形而上当代艺术协会和宋庄艺术论坛联合支持的“2016中国当代水墨年会”在北京798艺术区万象艺术空间举行。
▲ 年会秘书长李擎主持年会
▲ 万象艺术空间董事长薄飞致欢迎词
▲ 当代著名批评家曹喜蛙发言
著名当代艺术批评家曹喜蛙,中国新水墨画院副院长王非,企业家严建文,万象艺术空间董事长薄飞,《中华工商时报》资深编辑曲若柳,中国当代女子画会四川分会会长文悦,宋庄艺术论坛秘书长杨毅达,山东省威海市青年书协主席丛培波,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冯建文,独立艺术家贾庄,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刘庆,安徽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任辉,中国传媒大学张江舟中国人物画博士课题班执行导师谭孜,独立艺术家王维国,山东女子学院艺术文献研究院院长韦国,独立艺术家魏东,独立艺术家吴平,独立艺术家武东风,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夏靖涵,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张丰田,独立艺术家张敬,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张立,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张立涛,承德画院专职画家张晏华,独立艺术家祝青,年会秘书处和学术委员会成员公冶繁省、侯亦超、周广宇、郑元无、张飞宇、李翔峰、冷述早、季澎、吴郁文、董金如等来自全国各地的36位批评家、艺术家、策展人、收藏家、音乐人、诗人、媒体人围绕“诗性与当代水墨”展开了思想交锋。
▲ 中国新水墨画院副院长王非发言
▲ 学术主持姚兴文发言
▲ 宋庄艺术论坛秘书长杨毅达发言
本次年会是一次去政治化、去权威化,自发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一次民间水墨集结。本次年会的举行从某种程度上暗示了推动水墨艺术不断发展的民间力量正在逐步壮大。
▲ 艺术家和学术委员发言
▲ 艺术家和学术委员发言
▲ 艺术家和学术委员发言
▲ 艺术家和学术委员发言
▲ 艺术家和学术委员发言
▲ 艺术家和学术委员发言
▲ 艺术家和学术委员发言
▲ 艺术家和学术委员发言
▲ 艺术家和学术委员发言
▲ 艺术家和学术委员发言
▲ 艺术家和学术委员发言
中国当代著名批评家曹喜蛙认为,文化类似某种生命基因那样的无赖,用现代的词汇讲就是所谓本质的LOGO。由此,说说水墨,水墨不过是中国艺术的神话。
神话是生命群体祖宗的记忆故事,这些故事越久远就越神奇,而且会随着这群生命繁衍自身的发展被演绎的更加神奇。水墨的故事能否越来越神奇,靠的是水墨传人能否越来越牛叉。现代文化崇尚简洁,现代水墨也自然会迎合这种简洁,但这种简洁只是呈现出来的笔墨面目,它的本质会随着现代人所造法器的结构和追求的境界高低。一如神话、武侠、梦幻,都会被现代人演绎的更加神奇。当然,讲故事的人越蠢,故事就会变得越蠢。 水墨若是终结,也只意味着水墨传人自己的终结,与水墨本身没有一毛钱关系。
作为一个中国文人,我愿意听水墨前缘的后传,希望水墨故事更加传奇,希望水墨传人更加现代。
中国当代著名策展人、收藏家彭文斌认为,中国当代水墨的艺术表现正如诗性的流淌,心性的荡漾,这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向之美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策展人李擎先生以精神诉求为基调组织了三十三位各具思想高度和表现手法的水墨艺术家于一展一会,力求找到艺术的“本我”与“无我”,这就是艺术的根源回归与探求。
中国当代著名抽象艺术家、策展人马一鹰认为,水墨艺术当代发展中的一个难题是水墨语言与当代人文精神的表达对应问题,即水墨做为一种沉淀深厚而且在漫长的专属文化中对应中国人特有精神意识的语言转化生发为一种全球化当代文化语言。换句话说,中国水墨艺术生命必须重生,在追求自身生命转化中进入更宽广的文化语境,在走出传统与进入当代的状态中超越自身。而如何转化,在转化与重生的过程中又能守住水墨艺术的基因,如何借助当代文化中的精神因素来优化这个基因成了每个艺术家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指向当代的生活和人的精神变迁,敏锐地表达自己对于外部世界的思考和体验是所有艺术都要共同面对的课题,但对于长期特属中国文化精神意识的水墨艺术而言转化的难度要大很多。我个人认为,目前水墨艺术的探索与发展已进入一个突破临界状态,相信不久就会呈现全新的境界。
▲ 年会全景
▲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